風險管理政策
本公司重視風險控制管理,依據營運活動,透由經驗判斷事件發生頻率與衝擊程度,辨識對營運及獲利可能造成影響之風險,主要涉及營建安全、建案銷售、土地開發評、營運財務、勞動安全、個人資料、資訊安全等面向考量,在加上全球暖化引起極端氣候,為因應氣候變遷後所帶來之衝擊,從治理、策略、風險管理、指標和目標,參考TCFD(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)架構來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評估,依據評估結果,加以制定管理策略、溫室氣體盤查計畫,預計經董事會通過後執行,期望達到環保節能、安全衛生及保育意識深根,善盡企業社會責任。本公司未來可能面臨的衝擊及因應對策請見下表。
治理單位 |
隆大董事會為風險控管最高治理單位,然在依風險類別不同,將權責劃分給相關單位管理(如:營運財務風險由公司財務部評估控管、營造建築安全風險由公司建築工程處評估控管、建築開發投資銷售風險由建設事業處評估控管),由管理部進行監控,並由「永續發展委員會」督導風險管理。 於113/08/12向「永續發展委員會」、113/11/12向「董事會」彙報。 |
|||||||
風險類別 |
權責單位 |
描述 |
||||||
營建安全風險 |
建築工程處 |
因缺工、缺料、工地重大事故及天然災害(颱風、地震、豪雨)等情事,造成營建成本增加已與原先規畫時程及預算差異過大。 |
||||||
建案銷售風險 |
建設事業處 |
建案定價按市場景氣銷售景氣適時調整,避免發生銷售期間過長或過短之情形,影響公司預期取得之利潤。 |
||||||
土地開發風險 |
土地取得前,產品的規劃設計、營造、銷售等評估是否經合理有效評估,避免日後土地開發成本超出預期,影響後續開發利益。 |
|||||||
營運財務風險 |
財務部 |
國內外經濟及金融情勢變動,影響公司收入、維運成本、匯率利率等,進而影響公司損益及現金流量,包含:資本損失、資金缺口、信用風險等。 |
||||||
勞動安全風險 |
管理部 |
未依照相關勞動管理之法規或其他非特定原因,造成勞工臨時性、永久性之意外傷害之不確定性事件,包含:未依法加保勞/健保、超時工作/排班異常、員工福利侵害等。 |
||||||
個人資料風險 |
因個人資料外洩,遭致非特定個人之權益受損之不確定性事件,包含:個人資料外洩遭不當利用、未依規範保存個人資料等。 |
|||||||
資訊安全風險 |
資訊組 |
資訊系統、當機、故障、資料毀損或遭入侵等,造成公司營運中斷或盜用,對公司運營產生影響,包含:駭客入侵、資料竊取、資訊系統損害無法運作、系統異常等。 |
||||||
策略 (風險類別)
|
擬定氣候變遷風險因應對策。
|
|||||||
本公司面臨重大氣候風險,這些風險可能對我們的運營帶來嚴重影響;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,如洪水和颶風,可能造成工地損壞、工程延誤和成本增加;氣候調適法規變更可能要求我們調整建築設計以符合更嚴格的標準,增加成本和時間;資源供應不穩定,如能源和原材料短缺,可能對項目和成本產生負面影響。此外,如果無法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環保措施,我們的企業價值和市場地位可能下降,投資者關注和資金投入減少。本公司致力於風險評估、氣候適應性、環保節能和可持續發展,以確保業務的長期穩定和繁榮。 |
||||||||
策略 (機會類別)
|
依據此制定溫室氣體減量計畫與預估未來減碳量,作為營運策略調整之參考。 |
|||||||
風險管理
|
全球氣候環境受到溫室氣體的影響逐漸加劇,本公司已著手檢討溫室氣體的相關作業,分階段推動公司營運活動排放溫室氣體之總量盤查及查證,以符合政府相關法令執行,並持續培育員工同時鼓勵落實節能減碳,善盡社會責任,追求公司永續經營。 一、利率、匯率變動、通貨膨脹情形對公司損益之影響及未來因應措施如下: 1.在利率方面:保持融資銀行之分散化,俾爭取較優惠之利率。 2.匯率及通貨膨脹方面:留意重要材料之國際價格走勢並訂立長短期供料合約,透過同業公會及爭取物價指數補貼等措施,降低不良影響。 二、從事高風險、高槓桿投資、資金貸與他人、背書保證及衍生性商品交易之政策、獲利或虧損之主要原因及未來因應措施如下: 本公司禁止從事高風險、高槓桿投資;對於資金貸與他人、背書保證及衍生性商品交易之情事,均依公司訂定相關辦法規定辦理。 公司營運結果均依程序提送董事會。
|
|||||||
指標和目標 |
1.未來將持續管理排放議題,完成年度溫室氣體盤查清冊及確認排放總量後,將由推行委員會執行該年度數據品質管理並研擬減量目標。 2.執行溫室氣體盤查,目標在2026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。 |
|||||||
溫室氣體盤查計畫 |
預計2025年進行首次溫室氣體盤查。 |
本公司檢視前述企業風險管理完整性及風險控制有效性,鑑別風險類別,建立可行之辦法及管理機制,以持續改善及降低企業風險。如造成經濟、環境、社會(包含人權)的負面影響,則按各風險類別管理權責單位險,應採取適當回應措施,並透過會議運作,紀錄風險管理程序及其執行結果,向董事會報告改善及補救措施。